|
" style="visibility: hidden;">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四川农业大学
院校简介
西华大学(Xihua University)简称“西华”,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发展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入选高校、教育部易班全国共建示范高校,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具有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西华大学的前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建于1960年,是为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号召,在当时全国7个大区分别布点所建立的农业机械本科院校之一,1972年更名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大学,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
截至2018年6月,学校本部、彭州、人南校区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近3000亩,设有27个学院,86个本科专业;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2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6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学生4.5万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
历史沿革
四川工业学院
1960年初,四川省委为贯彻1958年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意见,决定筹建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同年3月,省委批准省高教局和农机厅报送的筹建四川农业机械学院的方案。农业机械部征得国务院文教办和教育部的同意,于5月致函四川省人民政府,提出筹建四川农机学院的具体意见。1960年6月,时任中央高级干部、时任第一届国际学联副主席杨诚同志被任命为四川农机学院主持全面工作的首任副院长,开始了四川农机学院的创建工作。他向省委建议,将校址选择在郫县四川农业机械化农场和郫县四川农业机械化学校附近,1961年夏,省委同意将郫县的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撤消,而将该校地址及房屋建筑移交给四川农机学院(即现在西华大学的校本部)。
1972年7月,四川农业机械学院成立更名成都农业机械学院。
1978年,成都农业机械学院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大学。
1983年7月,成都农业机械学院更名四川工业学院。
成都师范高等学校
1971年4月,温江地区五七师范学院学校成立。
1979年9月,温江地区五七师范学院学校更名温江地区师范学校。
1982年3月,温江地区师范学校更名温江师范专科学校。
1985年9月,温江师范专科学校更名成都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10月,成都师范专科学校更名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干部)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干部)始建于1982年,为以培养高中级经济管理干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折叠
世纪腾飞2003年4月16日,四川工业学院和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为综合性大学。2008年10月9日,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干部)整体并入西华大学,校址更名为西华大学人南校区。2010年,西华大学成立50周年。
学科概况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流体及动力机械实验室
四川“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汽车关键零部件、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及技术、四川省食品质量与安全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汽车测控与安全实验室、流体机械及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3个):流体机械实验室、汽车工程实验室、特种材料及制备技术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制造与自动化实验室、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实验室、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网络信息处理实验室、汽车高性能材料及成形技术实验室、数字空间安全保障实验室、粮油工程与食品安全实验室、电力电子节能技术与装备实验室
四川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2个):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学术成果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科技金融与创业金融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四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5个):工程结构健康检测与加固、耐磨减摩表面技术、包装行业企业信息化、传统发酵食品标准化与质量控制、道路交通安全与车辆事故再现
四川省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1个):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其它厅局级学科平台(4个):四川省旅游景区管理研究基地、四川省知识产权教育培训西华大学基地、四川省质检局汽车产品实验中心、中药生物技术国家二级实验室
重点研究中心(5所):无线电管理技术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及能源研究中心、先进计算研究中心、西华大学-安德里茨国际水力机械研究中心、农业机械工程研究所
录取数据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院校简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成信大”,由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的四川省属重点大学,被誉为“气象工程人才摇篮”、“统计工作者的摇篮”。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原名成都气象学院,创建于1951年;1980年9月,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约共建学校;2015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被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和教育厅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
据2018年8月成信大官网信息显示,成信大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纸质文献178万余册;下设17个二级学院,开办55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20000余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2000余名研究生;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博士420余人,高级职称550余人。
历史沿革
2007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2008年,学校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欧洲几所大学提出并试行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并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再创新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电气组组长单位。
2009年,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全校所有专业实施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
2010年,学校成为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
2011年,学校成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
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4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第八次代表大会明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学院发展的新总体目标:开放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学。
2015年4月2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2015年6月7-11号,学校将举办第11届CDIO国际组织全球年会。
2015年7月15日,该校计算机硬件、软件科研领域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并取得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2016年8月4日,入选首批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
2016年10月26日,学校举行建校65周年校庆纪念活动,并召开了“全面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学”学科建设专题会。
2017年5月25日,学校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学科概况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8个):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仁宝电脑(成都)有限公司、四川汇源光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大气探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大气探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大气探测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电气信息类CDIO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大气探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07年-2014年中,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
录取数据
分数很重要,志愿也关键——高考升学不能输在终点线!
高考升学,不是教育与学习的终点,而是人生发展的起点。
高考升学的成功,需要合理利用规则、需要详尽大数据分析、需要充分的升学行业经验.......
关于我们
智援升学咨询服务中心是教育和高考招生业内人士发起创办的,致力于高考升学规划与高考志愿辅导、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学生职业与生涯发展规划、高考招生相关综合服务的专业化机构。
多年来,我们咨询师根据考生差异提供个性化全方位升学解决方案,我们为四川,重庆,山东,西藏等地数千名考生进行升学规划和志愿填报辅导,获得考生和家长良好评价。
我们不仅擅长指导,我们更擅长规划!
“智援升学咨询服务中心”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一对一”服务正式启动,专业的辅导团队为提振考生高考信心,助力家长做好高考志愿全部准备服务。
"志愿辅导一对一"服务流程:
1. 建立学员档案
2. 签定“1对1”指导协议
3. 专业倾向测试及测评结果解读
4. 提供高考复习方法指导
5. 提供诊断考试模拟方案
6. 志愿填报最终方案指导
7. 风险评审优化方案
8. 录取情况追踪
9. 不同阶段高考注意事项提示
10. 备考心理调适指导
11. 大学学业规划指导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人士就在您身边!
报名咨询电话:
钟老师:17761417165(微信同号)
陈老师:17761313952(微信同号)
微信公众号:
智援报考 |
|